北斗的精准授时服务在城市中显身手
时间:2017-06-12 发布者:中新创 浏览次数:次
北斗作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仅是我国时空安全的战略保障,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今北斗所提供的服务正进入普通百姓生活,成为一项平民化的高精尖技术。
会上,姚建铨院士介绍了对北斗精准应用的几点建议。他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谈起,认为北斗导航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时空服务和短报文功能等,但就城市的发展来说,所需要的服务并不局限于这些,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为北斗的发展带来新的创新机会。
何积丰院士也在发言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很多新兴行业对时空位置服务具有巨大需求,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也为智慧北斗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认为,要用实际的应用项目向社会彰显北斗的可靠性,要多介绍北斗实际的使用成果,介绍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他强调,北斗导航产业链各环节要倍加注重质量,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推动北斗更好服务中国、走向国际。
此前,孙家栋院士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为推进北斗应用,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国家已出台多项产业指导政策。
目前,北斗卫星全球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已发射5颗试验卫星,根据后续组网建设计划,预计将于2018年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并提供基础服务,2020年前后全面建设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北斗作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设施,或将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并将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新的范式,一种中国技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化的范式,且以高端制造称雄亚洲。
“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任务,依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北斗卫星应用方面的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基于北斗精准服务的各个行业的完整性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把北斗系统性能提升得更好。
世界有中国,中国有“北斗”。建设“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就是不能让生死攸关的导航问题握在别人的手中。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苗前军秘书长表示,“北斗”,不光英勇威武,军事上是国之利器,而且特别贴心聪明,在各个行业都能大展身手,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出台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警务、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重要行业及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升级。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新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智慧北斗精准应用峰会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指导下,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重在推动其广泛应用。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新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70%。
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北斗特色服务和“北斗+”融合应用催生的新兴产业,如电动自行车安防、共享单车、城市智慧管线等应用市场,虽然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孙家栋院士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北斗所提供的服务正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北斗技术早已跳脱出单一导航技术狭义范畴,成为一项平民化、普通百姓常用的高精尖技术。
会上,姚建铨院士介绍了对北斗精准应用的几点建议。他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谈起,认为北斗导航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时空服务和短报文功能等,但就城市的发展来说,所需要的服务并不局限于这些,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为北斗的发展带来新的创新机会。
何积丰院士也在发言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很多新兴行业对时空位置服务具有巨大需求,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也为智慧北斗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认为,要用实际的应用项目向社会彰显北斗的可靠性,要多介绍北斗实际的使用成果,介绍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他强调,北斗导航产业链各环节要倍加注重质量,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推动北斗更好服务中国、走向国际。
此前,孙家栋院士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为推进北斗应用,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国家已出台多项产业指导政策。
目前,北斗卫星全球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已发射5颗试验卫星,根据后续组网建设计划,预计将于2018年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并提供基础服务,2020年前后全面建设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北斗作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设施,或将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并将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新的范式,一种中国技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化的范式,且以高端制造称雄亚洲。
“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任务,依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北斗卫星应用方面的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基于北斗精准服务的各个行业的完整性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把北斗系统性能提升得更好。
世界有中国,中国有“北斗”。建设“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就是不能让生死攸关的导航问题握在别人的手中。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苗前军秘书长表示,“北斗”,不光英勇威武,军事上是国之利器,而且特别贴心聪明,在各个行业都能大展身手,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出台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警务、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重要行业及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升级。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新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智慧北斗精准应用峰会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指导下,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重在推动其广泛应用。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新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70%。
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北斗特色服务和“北斗+”融合应用催生的新兴产业,如电动自行车安防、共享单车、城市智慧管线等应用市场,虽然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孙家栋院士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北斗所提供的服务正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北斗技术早已跳脱出单一导航技术狭义范畴,成为一项平民化、普通百姓常用的高精尖技术。
上一篇:北斗精准授时服务加速发展
下一篇:智能型采集器与时间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