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授时系统不如GPS时钟同步
GPS攻势咄咄逼人,面对GPS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中的垄断地位,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广“北斗”。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北斗”被列入国家20个重大工程。
作为世界上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长期以来独步天下,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市场。为确保国家安全,美国打出了“限民保军”的牌,于1984年出台了选择可用性政策,旨在通过人为施加选择性误差来降低定位精度,让精度高的军规服务只供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用户用,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误差大的民用服务。
拥有自主研发的“北斗”,首先保证的是国防安全。我国大多数军民应用范畴建立在GPS之上,“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加大民用码误差,甚至使GPS局部不可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美国人在GPS上搞一点猫儿腻的话,那就不是两三天的问题,也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许其凤说。据报道,在战时抑制战区内的民用GPS信号,如施放干扰和恢复选择可用性手段等,也被美军列为作战方略。
“目前北斗能够提供的服务,可以达到GPS10年前的应用水平,我们试运行不足一年就达到这个水平,非常难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导航专家刘经南说。苗前军也指出,外界对“北斗”的认识误区在于,去年才试运行,今年就急着要求和GPS一样,这是典型的“过高要求”。对试运行持“温和而包容”态度的他对记者说,奢望现在就把“北斗”推广得如火如荼是不现实的,应等正式运行之后再提要求。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由一组美国国防部在1978年开始陆续发射的卫星所组成,共有24颗卫星运行在6个地心轨道平面内,根据时间和地点,地球上可见的卫星数量一直在4颗至11颗之间变化。
GPS时钟是一种接受GPS卫星发射的低功率无线电信号,通过计算得出GPS时间的接受装置。为获得准确的GPS时间,GPS时钟必须先接受到至少4颗GPS卫星的信号,计算出自己所在的三维位置。在已经得出具体位置后,GPS时钟只要接受到1颗GPS卫星信号就能保证时钟的走时准确性。
作为火电厂的标准时钟,我们对GPS时钟的基本要求是:至少能同时跟踪8颗卫星,有尽可能短的冷、热启动时间,配有后备电池,有高精度、可灵活配置的时钟输出信号。